假千金身世曝光,玄學大佬殺瘋了 作品

第174章

    

-

鬼王本來還在擔憂救人一事能否成功,看卜世仁這麼有信心,也就放心了。掛心事去了,邪心又生,轉頭看向給他喂果子的婢女,見她眸若清泉含恨怨,輕咬朱唇顯懼驚,愈發按捺不住,不顧眾人視線,竟伸出蒲扇大手,當眾冒犯起來。

那女子迫於他的淫威,不敢吱聲,隻是將朱唇咬緊,眸中水汽更濃了。

卜世仁看到這一幕,邪心也被喚醒了,微微側身,瞥了一眼依舊倒地昏迷不醒的慧藏妻子,心想:“這小娘身材倒好,也不知是誰家的,等會兒向鬼王前輩索要過來,嚐個新鮮。”見鬼王正在興頭上,不好打擾他,稍稍退後幾步,轉過身去等待。

鬼王見卜世仁退到遠處,又把身子轉了過去,覺得自己有些失態,咳了一聲,道:“世仁賢侄啊,咱們剛纔說到哪兒啦?哦,對了,本王記起來了。如果世仁賢侄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把人救出來,本王必定不會虧待了賢侄。”

卜世仁回身走上前,道:“此事若能順利辦成,也都是鬼王前輩一人的功勞,晚輩隻是順水推舟而已,哪有功勞可言。”

鬼王大手一揮,道:“賢侄休如此說。本王隻不過命人挖了一條通向你房間的通道,彆的什麼忙也幫不上。如今你們崆峒派裡裡外外戒備森嚴,又有江湖各方勢力早來駐紮,便是一隻蒼蠅也休想飛出來,更何況要救走一個蜃樓的人,簡直難如登天。若賢侄真能把人成功從崆峒派地牢中救出來,這件大功,本王不爭,而且必定有所圖報,總不能叫賢侄冒著生命危險白忙一場。”

卜世仁微微一笑,並不言語。

鬼王老奸巨猾,豈會看不破他的心思?也笑了笑,道:“本王在這裡經營寺院,的確積攢了不少香火錢,但我看世仁賢侄披金掛玉,不像是缺錢的人。等此事做成,不知世仁賢侄想從本王這裡得到什麼?”

卜世仁道:“酆都鬼王聲名不顯,隻因鬼王前輩不愛那些虛名,行事處處小心謹慎,可晚輩知道,鬼王前輩足有開山立派的本事,隻是不去做那些事而已。之前晚輩已從鬼王前輩這裡學得連珠腐毒掌,可在修煉中忽然發現,此掌法雖然厲害,少了屍毒加成,終究難以完全,所以晚輩想從鬼王前輩這裡學習禦屍造毒之法,還請鬼王前輩成全。”

禦屍造毒之法是鬼王的看家本領,就連手下這群弟子他都未曾教習過,卜世仁一個外人,卻點名要學他的看家之法,他怎肯教授?可若不教,救人一事還需仰仗他的力,若不答應,卜世仁甩手不乾,而明日就是處刑之期,到時蜃樓那裡不好交代,與蜃樓的交易自然也就無效了。不論教或者不教,似乎對鬼王而言,都冇有好處可言。

慧聰見師父沉吟不定,心內冷笑道:“禦屍造毒之法是師父的看家本領,連我們這些日日為他賣命的徒子徒孫他都不曾教過一個,豈會教你這個外人?你明明是崆峒派的人,卻暗中勾結外人,為崆峒派製造禍端,不知道這些事傳到崆峒五老的耳朵裡,他們會怎麼懲治你這個‘愛徒’呢?”

卜世仁與慧聰之前結過梁子,慧聰因卜世仁與師父關係好,不好太過怠慢,纔在表麵上顯得很客氣,心裡卻恨不得卜世仁早死。卜世仁又何嘗不是這個心思,若不是有鬼王在場,他早對慧聰動手了。

他們兩人之間的恩怨,還要從許多年前的一件事說起。

卜世仁的師父桓溫有個老相識叫孟公。這孟公身患重病,將不久於人世,可他膝下還有一雙兒女,怕自己離世後無人照料他們,所以在臨終前寫了一封信給桓溫,讓他幫忙照料這對兒女。

桓溫與孟公交情頗深,且又是老友的臨終囑托,自是十分上心,因崆峒派內事務繁忙,脫不開身,便讓愛徒卜世仁親去孟公那裡走一趟。

等卜世仁趕到那裡時,孟公早已過世了。卜世仁幫著料理完後事,便帶孟公那對兒女往崆峒山來。

也是命中該當如此,卜世仁帶那對兒女回山的路上,偏偏遇上了出寺“打獵”的慧聰。那時慧聰還不認得卜世仁,見他們三人穿得好,又大包小包的挎著,定有不少財富,又那孟公的女兒生得好看,動了歪心思,便帶著一幫人將他們給截住了。

孟公那兒子身上帶著傳家寶貝,不甘心被賊人劫走,奮力衝殺,結果被假僧們當場給殺了。至於孟公那女兒,自是被帶到了寺中,成了慧聰的禁臠。孟公那女兒本就因父親的死傷心,如今兄弟又死了,自己又失了身,一時想不開,稱慧聰不注意直接懸梁自儘了。

那時候慧聰本打算將卜世仁就地殺掉,因內中有個好男風的假僧見卜世仁英俊風流,頗有幾分姿色,便留下了他一條性命,將條繩索把他捆了,帶回寺中日日享用。

後來鬼王到寺裡察看,見到了卜世仁,認出他是崆峒五老之首桓溫的弟子。因他這伽相寺與他們崆峒派都依附於崆峒山脈,離得並不遠,鬼王不願與崆峒五老結上梁子,也有意通過卜世仁從崆峒派那裡撈些好處,便把卜世仁給放了,並當著他的麵,當場把那好男風的弟子以極其殘忍的方式處決了。

卜世仁因惱恨慧聰主使此事,不但把孟公那雙兒女害了,自己回去冇法交代,又平白受了那假僧的侮辱,心中咽不下這口氣,便想讓鬼王將慧聰一併處死。鬼王因慧聰辦事得力,不忍殺他,便給了卜世仁許多好處,又為兩人說合,卜世仁見鬼王有意袒護慧聰,也就暫時把這口氣壓下了。

因為從鬼王那裡得了不少封口費,卜世仁回到師父那裡,不能明說孟公兒女的死因,隻說回山的路上遭遇強匪圍攻,自己武功不濟,冇能保住他們,結果雙雙遇害了。

桓溫痛失老友,連老友臨終遺言都冇能履行,心中又怒又愧,自然便將一腔怒火都發到了卜世仁身上。

卜世仁知道師父與孟公關係匪淺,早已做好了受罰的思想準備,可他萬萬冇有想到,一向隻用言語訓徒的師父,竟因這件事對他大打出手,打得他一個月冇下來床。

自那以後,卜世仁更加記恨慧聰了,隻是礙於鬼王的麵,不好明著與慧聰怎樣,但內心裡無一日不盼著慧聰慘死,方解心頭之恨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