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富達小說
  2. 我怎麼還活著?
  3. 第1531章 新時代聖典
柿子鯨 作品

第1531章 新時代聖典

    

-

路平安從來不覺得自己稱得上偉人,甚至連智者都說不上,隻不過是機緣巧合之下,將其抬到了這個世界的曆史拐點。

曆史需要這樣的一個人,需要一個招牌一個標記。

回頭看,所謂導師論也隻是東國人帶來的新時代思潮之中本體化最好的一個。

“如果後世要評價的話,路露反而稱得上是一個曆史偉人吧......”

她舉起了救世軍的旗子,點燃了這片火焰,至於舉起的旗子本身,反而並不是什麼那麼重要.....冇有大棒護航的思想毫無意義,“命運眷顧者”做出了抉擇,纔有了被供奉上神壇的導師。

“你既然信任我,我就儘量幫助吧......”

東國人,尤其是經曆了兩個世界的東國人,對於被入侵的困難族群,都是本能的予以同情的。

隻是作為前輩思想的搬運者、總結者、翻譯者,路平安覺得自己是可以承擔的......他將這一切調整總結,形成綱領性的思想,最終成為了新時代的火種。

但比起其他一口一個大道理的舶來品,他的新書卻意外的極其受到歡迎。

這並不僅僅是因為導師還有大元帥的金字招牌,更因為路露元帥的確冇有看錯人,路平安那異常接地氣的“思想”非常符合動亂之中的新世界。

他不強調高尚的道德,直接承認人人為己的天性自私......但你這個世界被攻破了,這個世界被奴役了,所有人註定成為奴隸、玩物、食物還有炮灰,所以你為世界而戰,是一種單純而實在的自救本能。

逃避並不可恥,他承認這是生物的本能。

甚至說“在後方好好的活著,為前線納稅、提供後勤服務,甚至什麼都不做,活著提供社會流動性”也是一種貢獻......這偏低的道德要求,和其他軍閥、宗教甚至官方的宣傳,可以稱得上過於寬容,某種意義上,也成為了這個正在迷茫中的覺醒族群的自我救贖。

不是每個人都能堅強到抗拒殘酷的命運和世界的,承認弱小並不可恥,但在這個過於殘酷的世界,在很多人眼中,卻是一種原罪。

“憑什麼我去抗爭而你能夠躲著......”

“為何受傷的一定是我,為何你們這些懦夫比我們還要富裕。”

很多陷入了瘋狂或被**吞噬的曾經救世主,就是被這負麵情緒一點點吞噬的。

不要去考驗人性,因為它根本經不起考驗。

合適的引導人性,總比假正經然後逼著他們爆發來得好,強壓後的墮落突破底線,纔是最致命的。

在路平安的理解之中,凡人完全可以承認自己的弱小,承認自己的怯懦,

但同時,卻渴望光明,至少尊敬那些為了國家和族群而戰的戰士......他覺得兩者本來就不衝突,膽怯者可能因為某個契機變成勇士,猛士也可能因為環境墮落成凡夫甚至惡徒。

這些思想並不算高階,甚至在異世界隻能說是普通,但這越發極端化的世界,卻是最“適合”的.....這就和現代人看古代先賢的作品,覺得其中的思想明明很普通,為何能夠改變世界一樣。

你覺得它普通,其實是你已經接受了,在一個缺乏精神建設的世界,一個斷掉了文化傳承的文明,這就是真正的填補空白的降維打擊。

尤其是當述說者是“導師”,是精神圖騰的時候。

有時候,能夠影響時代的思想和書籍並不是它有多超前,而是他恰好是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間、地點說出口一樣。

當前,在新國建立,在全麵反攻的當下,在前線的進展緩慢而艱難的當下,越是“有識之士”越是迷茫。

就像是地球上的東國某個時代,人們為了改變,尋覓了當時時代整個世界的各種思想,很多彼此衝突和矛盾,很多聽起來高大上,而最後成為那個國度主流的,纔是其最適合的。

承認人性的弱點,走中間路線......對於現代人來說很容易,但對於這個極端化的時代,不是完全冇有底線就是一切向著聖人看的時代,卻相當困難。

可如果說這話的本身就是“聖人”,卻給了很多承壓者一個自我痊癒的渠道。

“我們是為了自己而戰,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而戰......”

速勝和亡國論都是片麵而極端的,現實就是一個正在覺醒的族群需要時間和鮮血逐漸變得更加強勢......真正的勝利從來不是單純的將敵人驅逐出國境,而是足夠強大足夠有威懾力,讓入侵者不敢再來。

人本思想、鬥爭綱領還有經濟概論,路平安回答了,或者搬運了這個世界最需要的思想根基。

這個過程之中,東國官方的專家幫了很多,路露這些學生也為其本土化、適應化做出了改變。

但最終拍板的,還是路某人......這是他在這個世界的“教義”,他可以不說,但絕對不能說自己無法接受的內容。

他對戰爭的態度頗為特殊,可以說他整個體係都是圍繞戰爭而準備的,庭院完全可以視作一個軍火生產線加超級兵營......但他本身,卻隻是將戰爭視作“世界”的有一部分。

必須承認,路平安的“教義”並不完善,尤其是他對於戰爭的理解,過於概念化,缺乏實際操作性。

超凡戰爭之中,高階戰力和後勤相當重要,但戰略戰術也是極其重要的,缺乏這方麵經驗的路平安,可以是“戰爭之神(戰爭概念)”卻不可能成為“軍神”。

“可以的話,我可以寫個補充小冊子嗎?一方麵加入戰術和戰鬥經驗,一方麵,加入生存經驗......”路露主動開口詢問。

就像是某語之中並不僅僅是聖人言,還有大量的弟子故事和言論,在主神的聖典之中,也是可以加入必要的補充內容。

“可以嗎?”路平安有些驚訝,反問道。

這就是把對方的理念和思想融入了路平安的“麾下”,更大層次的進行了綁定。

路平安好自然好,但如果路平安崩了,這位“從神”也會遭殃......她能夠得到的反饋和利益不多,反而風險很大。

“軍校已經儘量產出中低層軍官了,但實際上大部分指揮官依舊是野路子,我們冇有時間讓他們慢慢打磨......”

一旦有機會,大元帥願意分享自己所有的戰鬥經驗和戰術謀略。

無疑,導師論給了她一個宣傳自己的“兵法”的機會。

路平安最終並冇有拒絕,因為這的確是這個世界需要的東西,甚至連東國派遣的戰略指揮部的專業軍官都比不上她。

每個世界的環境是不一樣的,不僅是物理法則、地理環境不同,超凡的適應性也是不同的。

很自然的,地球的戰術戰法,在本世界基本冇法用.......步坦協同你首先要有裝甲車輛,無人機群遇到了海洋完全是懵逼狀態,真的大量生產水下自動器械,就是路平安也要當場破產。

如何使用長手族投矛手,如何使用海獸軍團,如何使用魚人的高階戰力,這些戰鬥經驗,都是用人命換取的。

“可以,你放開了去寫吧。”

路平安直接放開了這方麵的權限,讓自己的“弟子們”去補充自己缺乏的方麵。

戰爭軍事、器械、農業.......路平安當年的那些“學生”之中有不少是這方麵的大拿,隻要路露願意牽頭,他們自然會弄出各方麵的經驗總結。

如今,新國建立了了一段時間,是時候總結各方麵的經驗和理論,推動整個世界的改革而發展了。

而如果改革上加上一個“宗教”的旗號,至少加上一個大家能夠接受的“精神圖騰”,那麼,改革的阻力會少很多。

隻要是彆冊,並不會影響路平安的“世界觀”,他也樂於看到“改變”。

而即使在他離開之時,這個越來越厚的“導師論第二冊及其弟子彆冊”,依舊冇有完成.......即使是參與編撰的所有人,都無法想象到這個“合訂本”會在未來的世界曆史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。

“聖典誕生於混亂之時,它指引了我們的文明,我們的戰爭........”到了某個時間點,反而導師論變得無人知曉,隻有這個時代聖典璀璨留名。

未來的人們大概怎麼都不會想到,他們,隻是想做一本有用的“工具書”。

或許,所謂的宗教聖典,也就是古代的先賢們,覺得能夠改變世界,能一切變得更加美好的“期許”和“工具”。

-